产品推荐 | 幽门螺旋杆菌——胃部健康的隐形威胁

HP的发现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于1982年发现的。他们在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观察到了一种弯曲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并成功培养出这种细菌。他们随后的研究证实,这种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关系。马歇尔和沃伦的这一发现挑战了当时普遍认为胃内强酸环境无法容许细菌生存的观念,革新了医学界对胃病病因的认识。他们的工作最终被科学界广泛接受,并因其对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两人共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源:视觉中国

 

01 HP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和相关密切发展。以下是幽门螺旋杆菌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影响:

  • 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它能穿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定居在胃黏膜细胞间隙和黏膜下层,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持续性炎症,发展为慢性胃炎。

  • 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能破坏胃黏膜保护层,削弱胃酸的中和能力,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形成溃疡。

  • 胃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持续炎症、萎缩、肠化生等病变,增加胃癌的风险。

  • 儿童生长发育影响

在儿童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问题相关,尤其在资源匮乏地区,其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 消化系统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或加重消化系统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 心理社会影响

长期的胃部不适和反复发作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工作能力下降等。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近半数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且耐药率高;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炎;15%~2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少于1%的感染者会发展成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对人类的影响深远且复杂,不仅局限于胃部疾病,还可能涉及胃外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预防相关疾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FN4SUFUM0514989U.html

 

02 HP的筛查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有较为严重的传染性。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及专家共识,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策略,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接近 80%的 HP 感染者早期几乎无症状,极其容易被忽视,因此对健康体检人群常规进行 HP筛查,可成为防治胃癌的重要手段。目前,用于 HP 感染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类。

图源:百度

 

03 HP产品介绍

我司为助力IVD试剂伙伴开发优质的HP诊断试剂,开发了针对不同平台的HP高质量检测的抗原抗体,产品灵敏度更高、批间差更小、稳定性更佳。

  • 诊断原料推荐

  • 诊断大板推荐

 


小贴士

01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会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是通过体检发现的。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感染者可出现口臭、反酸、恶心呕吐、胃胀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02 注意生活细节预防感染

1)分餐进食与使用公筷: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可以减少唾液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从而降低相互传染的风险。即使是家庭聚餐,也应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并积极进行餐具消毒。

2)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牙刷、牙杯等清洁用品不应放在卫生间内,应放在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接受阳光照射。

3)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避免摄入未煮熟的食物、霉变的食物、腌制品和熏制品等。同时,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避免偏食,多吃新鲜的食物,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防止母婴传播:婴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系。因此,有幽门螺旋杆菌存在的父母应避免这种喂食行为。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具、牙刷等生活物品,以减少传播风险。卫生间也需要经常通风和接受阳光照射。

6)定期体检与治疗:定期到医院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若家里有确诊患者,其他家庭成员也应定期体检,及早防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