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儿童感染弓形虫病后根据轻重症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轻症患儿感染弓形虫病后,症状可能类似于感冒,仅表现为低热、食欲下降、乏力等情况。对于重症患儿或典型病例而言,可能造成以下危害:
1、典型不适:患儿可能出现体温达到38-39℃发烧情况,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影响生长发育:部分患儿由于弓形虫病感染,可能有身材矮小、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3、眼部病变:弓形虫主要通过宠物传播感染,部分患儿感染弓形虫病后出现眼部病变,家长应尽量避免健康儿童接触小猫、小狗等宠物,以免感染弓形虫病。
弓形虫速殖子表膜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作用靶位,含有5种主要表面抗原:P30,P22,P35,P23,P43。其中,P30(SAG1)抗原由于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并且无虫株特异性,是目前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研究最多的虫体成分。P30刺激机体产生IgG、IgM、IgA等抗体,并能诱导γ-干扰素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产生。P22抗原为速殖子膜表面的另一重要抗原,与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有密切的关系,P22(SAG2)蛋白可以使弓形虫固定于有核细胞的表面,并辅助弓形虫进入有核细胞,介导弓形虫速殖子的入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