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体。血清中抗体(抗-HAV)分为两种,即抗-HAVIgM和抗-HAVIgG。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抗-HAVIgG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在感染初期常为阴性,抗-HAVIgG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
甲型肝炎病毒IgM快速检测(HAV)
甲型肝炎抗体是针对甲肝的一种特异性抗体。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为一直径为27-32nm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或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体检测。临床上用的最多的是用ELISA方法查抗-HAV抗体。
HAV抗体IgM阳性见于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AV抗体IgM是HAV急性感染的标志,在感染的早期即已出现,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感染后3个月内可维持较高滴度,6个月后逐渐消失。抗-HAVIgM检测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若检得低滴度时,应隔2周复测,但应注意风湿因子所致假阳性。
ELISA法 (1)甲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AVIgM):阴性 (2)甲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HAVIgG):阴性